〝不認為自己是投手,而是個記分員。〞
我和LEVANGA HOKKAIDO的折茂武彥選手只相差3歲。
在大家都還是20零歲的時候,我記得我們曾一起在附近中學的體育館打過籃球。
自那之後,已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在現在的折茂武彥身上兩種個性並存,你會覺得他和當年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也會覺得他變得跟當年完全不同。
職業生涯24年。
46歲了,仍然是現役職業籃球運動員。
既是運動員,還是B職盟LEVANGA HOKKAIDO的董事長。
縱觀世界籃球史,折茂武彥也是一位極其罕見的運動員。在以2分之差敗給ALVARK TOKYO的比賽之後,我和他談了起來。
〈相關報導請看→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JDQ4KB7JDQUTQP00K.html 〉
〝太可惡了。〞
對今晚自己的表現,他吐槽說出了這句話。
得4分。
既有三不沾,在關鍵時刻也有失誤。
隊伍驍勇善戰把比分追到只差2分,但以個人表現來說卻是這幾年來最差的一晚。他歪著頭,自嘲地這樣說到。
雖然笑著,卻顯得很不甘心。
日本要與世界強豪為伍而戰,其中一個課題就是不管打什麼位置,每一個人的投籃能力,得分能力都要提高。正因為如此,我更應該就〝投籃〞的想法,請教這位日本籃球史上得分最高的人。投籃時,最重要的感覺是什麼?
有沒有什麼類似指標的東西,知道狀態好或不好?
我一下子就問及有關投籃的核心問題。折茂的回答是球在離開指尖時那一瞬間的感覺。指甲要留到一定的長度。
在準備投籃時,憑爪到的聲音,就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投不中時,是沒有聲音的。
此外,他說修正能力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資質。
他說不能連續2次投籃都犯錯,也不能連續2次遠投都犯錯。
在投籃之後,接下來一定要遠投,就算會犯錯,也是犯遠投的錯。
〝投籃全憑自己抓住的感覺。〞
說到姿勢,如果已經有了的話,折茂說各有不同也可以。
的確,既使你設定一個投籃的姿勢,可是每個人都會因應手腕的柔軟與僵硬,習慣用右還是用左而變成對自己來說最自然的那個姿勢。就算有理論根據,但正確答案卻不單只有一個。我覺得重點就在〝自己抓住〞這句話裡。去投籃,然後去感受給身體造成的反饋。
折茂是從中學開始打籃球的,在高中之前一直都打中鋒。
在成為了不起的投手之前,他都做了什麼練習?
是帶著什麼意識在打的?
〝我只打過背對籃框、接收傳球的中鋒,沒打過正對籃框的位置。〞
作為投手而漸為人知,是在進了日大之後不久的事。
〝因為我打的是2號位置,但我運球運得不好,跑也跑得不快。當我在想自己要憑什麼而生存下去之時,才發現只有投籃這一項。那個時候,我每天練習500次投籃。〞
〝我不認為自己是個投手,而是個記分員。〞
〝記分員〞給人的語感,是不拘於形式,得分要比誰都高;而〝投手〞指的是擅長投邊界球,特別擅長投3分球。
確實很少看到折茂會做出像其他3分投手那樣,若要遠投,就算要轉身,也要回到3分線之外的位置投籃那種事。
應該說他會用假動作騙過在外圍防守的def,然後在3分線內跳投。這種印象和3分投手給人留下的印象一樣強烈。
他不拘泥於是否一定要得3分。
他注重的是得分,說得再清楚一點,他志在投籃之前自己是否能擺脫防守。
打聯盟或代表國家打比賽時,如果讓折茂變得自由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對手都很清楚,因此為了不讓事情變成那樣,對手是拼死在盯緊他的。
要如何甩掉那些防守?
擺脫防守,令投籃的命中率更高,從這個選擇就能看到折茂武彥作為一名〝記分員〞,而不是作為一名〝投手〞的強烈自尊。
〈後續〉
2017.01.05
最近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