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記

最初

最初

2014年5月,福井縣越前市。

從1500年的古昔延續至今的和紙製造傳統,就生存在越前市。

我進到「柳瀨和紙」人字木屋頂建築的撈紙場。
傳來不絕於耳的水聲。
在和紙製造工場的現場,人們毫不吝嗇地在用著水,不同音階的水聲很悅耳。
工匠們戴著長長的圍裙,穿著長筒靴。
水不斷地從他們的腳邊流走。
這或許是在水資源豐富的日本才能見到的光景。
聽說從前每家每戶都會撈紙。

 

關於紙的事,我們都自以為當然知道,但是,關於紙的真相,我們又知道多少?
至少我自己就不太清楚。
最初,在紙成為紙之前,它是怎樣的東西呢?
紙是經歷了怎樣的行程才誕生出來的?因此它又具備了怎樣的性質呢?
我想知道。

對要用在建築方面的材料,建築家高弟是相當斟酌的。
據說他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

我並不是在仿傚他,我只是想看看紙在理所當然是紙之前,究竟是什麼。
抱著這樣的動機,我到訪了越前。
紙的原材料與水相遇,變成了紙。如果此時自己的意志稍起一點作用的話,那麼會創造出怎樣的東西呢?

事前我讓人在工作室裡準備了撈紙用的小小設備並加以預習,但誠如「上山製紙所」的柳瀨社長所言:「那就像是玩家家。」
果然,當我看到真正的撈紙現場要大上好幾倍,看到大膽、細膩的工匠們積累下來的經驗時,我就明白了。

兩位女性在撈襖紙〈做拉門的紙〉。
要使用大量的水,把溶解在裡面的原材料撈出來。
在竹帘上來來回回滾動的水非常流暢,叫人看得出神了。
其實在這些水裡,除了紙的原材料之外,還包含著名叫「果膠」的粘糊糊的液體,比水粘一點。

兩位女性的動作大膽優雅,而且敏捷。
是模仿水的動作才變得那樣的吧。
不斷在變化的水在上面,看起來人們只是加進了最低限度的動作,在配合水的同時又要把它變成紙。
沒有一個動作是無用的。
優雅、力度不大,準確。
不緩,也不急。

我們自己也曾試過造紙。

4月時我曾在巴塞隆那逗留了一個月,我以在那裡感受到的天空的藍、大海的藍為藍本,把用藍色染料染好的原材料用力地倒進了槽裡。
公司員工倒進的深藍跟我的淡藍相撞,做出了預料不到的花紋。
水勢及木槽,人可以製造出來,但在那之後我就要看看水能把什麼製造出來。
這種手藝雖然是笨拙的外行做出來的,但做出來的東西不知為何卻惹人喜愛。

 

 

 

要撈被命名為平成長尺大紙的、3m x10m大的和紙。
這項重要活動是從雄壯的太鼓聲開始的。
在為此而打造出來的巨大、沉重的竹帘兩邊,每10個人抱一邊,像玩蹺蹺板那樣令其上下搖動,讓溶入了原材料和果膠的水像波浪那般上下翻滾。
水好多,水勢就像波浪。

人與人之間的間隔,人與水之間的間隔。
看著他們要辛苦地保持一致的呼吸,同時又要一點一點地讓原材料慢慢堆積到竹帘之上。
站在我身邊指揮的經驗豐富的大嬸,在看著的東西一定比我在看著的要多幾十倍吧。

在不間斷地搖動沉重的竹帘30至40分鐘左右之後,大紙開始撈出來了。
誰都沒見過這麼大的、連成一張的和紙。
我讓自己暫且不要去想今後會在這麼大的紙上作畫。

 

。。。

 

在紙成為紙之前最初的地方,有的是用來做原材料的雁皮、構樹與結香等植物、乾淨的水以及工匠的手藝。

 

在這次創作加泰羅尼亞建築家高弟的展覽會用上和紙,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一定能帶來好結果吧。

來到被譽為和紙之鄉的越前市造紙現場,雖然只是窺視到入口處的一些皮毛,但我已有了那種預感。

 

 

 井上雄彦

2014.09.04

浮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