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卻靈活
10月12日 @府中豐田體育中心
與做完練習的竹內讓次選手〈Alvark東京〉對話。
〈相關報導請看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JBL5S7NJBLUTQP01J.html 〉
2006年世界錦標賽在埼玉競技場上演。
從東海大學時代起,這10年來竹內讓次就一直作為頂梁柱在支持著日本國家隊。
在日本籃球界出現了〝能動的2米07〞這樣的稀世奇才,而且是同時出現2個,因此自他們出道之後,〝趁竹內兄弟所在期間〞這句話,就在日本籃球迷之間無數次地傳頌著。
意思是趁著這對難得的稀世奇才所在期間,要變得能與世界上其它國家一較勝負。
在埼玉錦標賽上,日本隊力戰擁有諾比茨基的德國隊;與新西蘭隊打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在巴拿馬身上取得了勝利。成績雖然是1勝4負,卻確確實實地讓人感受到年輕選手的崛起和國家隊強化訓練的成果,未來看到了希望。然而,在世界錦標賽結束之後,強化體制卻沒能繼續下去,日本男子籃球陷入混亂。
別說是世界了,就連在亞洲的地位也不斷喪失,FIB認為分裂成兩派的頂級聯盟和協會的管治能力都有問題。2014年,日本男籃受到制裁被裭奪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被迫經歷了一次要進行徹底改革這樣的經過。
B聯盟元年,日本的頂級聯盟終於合為一體,日本籃球也終於得到機會,轉入曲線上升的軌道。
自那次世界錦標賽之後,已過去10年了。
竹內讓次已經31歲了。
*
雖然身材高大卻毫無紕漏什麼都能做得很好,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離開作為頂梁柱而奮鬥了9年的Sunrockers,轉會到Alvark。
再次從頭出發,必須將自己能在隊裡做到什麼表現出來。
與此同時,從敵對時期開始Alvark就因為擁有濟濟人才被視為是一支必須奪冠的隊伍。
要如何在這些高質素的選手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球季開始之後,有段時期他一直在探索自己在隊中的角色。
跟教練談過,教練的回答是不是要做一個只能擔當一種角色的球手,而是要把自己能做的事都做出來,這樣對球隊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從對千葉Jets之戰的第3回合開始,他掙脫迷茫打出了自己的風格,找到了感覺。
覺得終算成了Alvark的一份子。
慢慢想,等到組成了句子才說出口。
讓人感受到他擁有想去抓住本質的豐富感性。
少年時代,他的運動能力追不上身體的快速成長。
剛開始打籃球的時候,只要用上龐大的身驅就能應付,但只有這麼一個武器,還是顯得力不從心,感覺就是能用的東西,都要用上。
上了中學身體成長的節奏緩了下來之後,他的技術進化也開始了。
技術進步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樂,令他著迷。
不靠龐大的身體,而是1對1較量並取得勝利,令他感到很快樂。
因為每一場都是實力較量,跟身材大小無關。
感謝中學老師把什麼勾手投籃〈hook shoot〉什麼後仰投籃〈fadeaway shot〉等等,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很帥〞的投籃技巧教會了他,而不是教他只要在籃框下等球,然後回身投籃。在洛南時代也是這樣。
在大阪讀中學時,強校可以從打32強或16強開始才以種子學校的身份參賽,而自己所在隊伍則是從第1場比賽開始就打出了快速進攻並節節取勝。
第一次知道自己有多強勁時所感受到的喜悅、在打得順手時而感受到的興奮,在說起這些感覺的時候,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那樣。
我突然想到在成長為任何人都認同他是日本男籃其中一個支柱的今天,這種感覺或許就是他打籃球的最大原因。
不好意思要談談自己。本人是到了高中才開始打籃球的,從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超級生手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變得懂了會了,那個時候感受到的興奮,還有幸福,就是我後來創作漫畫的動機和原動力。本人完全沒有身體龐大的經驗,也不曾在強校打過籃球,更不用說打過職業、代表過國家隊出戰那麼遙遠的體驗了,但我覺得讓次選手所說的興奮感和我自己體會到的興奮感應該是同種東西。若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全日本、全世界,無論男女老幼的幾百萬人的心裡,也都寄宿著同樣的東西,共享著同樣的東西。這就是體育的生命吧。
正如他從少年時代起就不喜歡依賴自己龐大的身體,而喜歡以實力去挑戰勝負那樣,讓次正以嶄新的狀態重新開始,要讓隊伍讓世人,還要讓自己看看自己能夠做到什麼。
他說若能在擁有松井KJ和田中大貴等投籃高手的隊伍當中帶球跑過然後把球傳給投籃手,若能打出那樣的比賽就好了。
他說這就是名叫Alvark的籃球隊。
真的很想看看。
我請求他,希望能在3場比賽中看到一次〈很誇張〉coast to coast※。
預感今後能看到一個更強、誰都不認識的竹內讓次。
那樣的他能就此增加日本籃球的可能性。
觀眾也在期待著。
※coast to coast指的是從球場的一端運球到另一端並投籃的表演。因為大腕一般不運球,因此一旦做起來,會令人感到很意外很有魄力。Shaq偶而就會做一做,讓觀眾沸騰起來。
2016.10.30
最近的帖子